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者是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其核心目标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激活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通过“五统一”(基础制度、要素资源、商品服务、市场设施、市场监管)和“一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推动全国从“行政区经济”向“协同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
政策起源与顶层设计: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首次系统提出这一战略,明确要求建立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设施和监管体系。2025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进一步细化落实路径,强化政策执行刚性。
-
破解地方保护壁垒:过去因地方政策差异导致的“绕路运输”“隐性准入限制”等问题,如车厘子等商品流通成本高昂。统一大市场通过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推动跨区域设施联通(如“车厘子快线”),显著降低物流与交易成本。
-
要素资源高效配置:重点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例如取消就业参保户籍限制、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并推动数据、电力等资源市场一体化,释放内需潜力。
-
国内国际双循环衔接:统一大市场不仅吸引全球商品(如阿根廷牛肉、南美白虾)进入中国,还通过规则对接助力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形成“降成本—扩消费—促循环”的良性生态。
-
动态优化与监督机制:通过督查曝光违规案例(如2024年中央督查)、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招标投标法规,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政策落地不打折扣。
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已初见成效,省际贸易额持续增长,多式联运效率提升。未来需持续打破隐性壁垒,让“大市场”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