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抢救的核心在于“黄金5分钟”快速响应,关键步骤包括:立即呼救、清除呼吸道异物、实施心肺复苏(CPR)及专业医疗交接。 以下是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及流程详解:
-
快速识别与报警
发现溺水者时,优先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盲目下水。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明确事发地点、人数及状况。若现场有救生圈、绳索等工具,可抛向溺水者辅助营救。 -
现场急救措施
- 清除异物: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泥沙、呕吐物,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 体位调整:有呼吸者侧卧防误吸;无呼吸但有脉搏者仰卧,开放气道(仰头抬颏)并人工呼吸(每5秒1次);无呼吸无脉搏者立即进行CPR(按压深度5cm,频率100-120次/分钟,每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
专业医疗衔接
急救同时联系附近医院,保持溺水者体温(用干燥衣物覆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医护人员接管。若溺水者恢复意识,仍需密切观察防止二次伤害。 -
预防与演练
- 安全教育:加强水域警示标识,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如抓住漂浮物、呼救技巧)。
- 定期演练:组织模拟救援训练,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确保预案可操作性。
提示:个人掌握CPR技能可大幅提高生存率,建议参与专业培训。水域管理者需配备救生设备并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构建“预防-救援-善后”全链条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