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操作流程不规范、浓度不准确、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等方面,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预测不准确,甚至引发严重医疗事故。整改措施包括优化皮试液配置方法、统一操作规范以及加强患者过敏史的询问。
具体整改措施
优化皮试液配置
采用小规格药品进行稀释,避免大规格药品多次稀释导致的浓度误差。例如,青霉素皮试液可选用2500 U/瓶的规格,简化配置流程,提高配置准确性。统一操作规范
明确皮试部位、消毒方法及注射角度。推荐在前臂内侧进行皮试,消毒时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结果观察。加强过敏史询问
在皮试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尤其是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确保高风险患者能够得到针对性处理。规范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应对
针对假阴性结果,需做好抢救准备;对假阳性结果,应避免过度干预,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引入现代化管理工具
推广标准化皮试液配置工具,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并建立皮试结果记录系统,便于追踪和数据分析。
总结与提示
通过优化配置方法、统一操作流程和加强过敏史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皮试配置中的问题。医护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确保皮试操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