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注射器未销毁的整改措施,需从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监督执行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制度规范与记录管理
-
建立完善销毁制度
明确专人负责注射器消毒毁形工作,建立调拨、购入、使用、销毁全流程记录,确保帐物相符。
-
强化登记与追溯
使用专用收集袋密封消毒后的注射器,登记来源、种类、数量及经办人签名,保存完整档案。
二、操作流程标准化
-
规范毁形与消毒流程
-
使用毁形器分离针头与针筒,针头直接放入防刺容器或夹弯90度以上后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
-
消毒后用密封袋打包,与医疗垃圾严格区分存放。
-
-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预防接种等场景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重复使用。
三、监督与处罚机制
-
加强日常检查
卫生监督部门定期突击检查,重点核查销毁记录、消毒流程及物资管理情况。
-
落实处罚措施
未及时销毁的医疗机构可能面临通报批评、整改通知,严重者由卫生监督所依法处罚。
四、资源与技术支持
-
配备专用设备
配置防渗漏锐气容器、安全盒等专业设备,确保毁形和消毒效果。
-
培训与宣传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提高规范操作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规范注射器销毁流程,降低医疗废物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