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为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和应对,这里总结了一个顺口溜:“静脉输液并发症,识别预防是关键;静脉炎、外渗、过敏,护理措施记心间。”
1. 静脉炎:避免刺激,热敷缓解
静脉炎是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由高浓度药液或导管刺激引起。预防措施包括:
- 选择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
- 长期输液者可使用PICC、中心静脉或输液港等装置,减少药物外渗。
若已发生静脉炎,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 热敷穿刺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 必要时使用消炎药物或拔除导管。
2. 药物外渗:选择合适部位,及时处理
药物外渗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表现为红肿、疼痛。预防方法包括:
- 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免在曲肘或关节部位穿刺。
- 确保导管固定良好,防止滑脱。
-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反应。
处理措施包括:
-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
- 使用硫酸镁湿敷或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减轻组织损伤。
3. 药物过敏:密切观察,及时用药
药物过敏可能引发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预防措施包括:
- 输液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若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
- 根据症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 必要时给予吸氧或肾上腺素。
总结
静脉输液并发症虽然常见,但通过规范操作和及时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其发生。医护人员需牢记“静脉输液并发症,识别预防是关键”,将顺口溜中的要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