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立体定位注射是一种通过三维坐标系统精确定位大脑目标区域并注入药物或病毒载体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步骤包括定位调平、钻孔开颅、精准注射和术后护理。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操作需严格遵循解剖标志(如前囟、后囟)和脑图谱坐标,确保注射的精确性与可重复性。
-
定位调平:麻醉动物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以颅骨标志点(如bregma和lambda)为基准,调节头部水平与垂直位置,误差需控制在0.05 mm以内。左右调平通过对称点高度校准,前后调平则需确保矢状缝对齐。
-
钻孔开颅:调平后根据目标脑区坐标(如NAc的AP:1.4 mm,mL:±1.2 mm,DV:4.2 mm)标记颅骨位置,用无菌骨钻缓慢钻孔,避免损伤硬脑膜。钻孔后需清理骨屑,保持术野清晰。
-
精准注射:玻璃微电极吸取病毒或药物后,以0.02 mm/s速度垂直下降至目标深度,注射速度控制在30-50 nL/min,体积通常为300-500 nL。注射后留针5-10分钟防止回流,确保药物充分扩散。
-
术后护理:缝合头皮并涂抹组织胶,动物置于加热垫恢复。术后需监测苏醒时间(5-15分钟)和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感染。
提示:操作者需熟练掌握脑立体定位仪的使用,注射前验证气密性并排除气泡,术后及时清理器械以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