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以下五类,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机械性并发症
-
静脉炎
- 定义:静脉血管内膜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 原因:药物刺激、细菌感染、导管留置等。 -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条索状硬结,严重时静脉闭塞。 -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滴速,定期更换敷料。
-
液体外渗/渗出
- 定义:液体渗出至皮下组织,导致皮肤刺激或坏死。 - 原因:穿刺技术不当、输液速度过快等。 - 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冷敷渗出部位,更换穿刺点。
-
穿刺失败
- 原因:穿刺角度过小、导管型号不合适、静脉壁损伤等。 - 预防:选择粗大弹性好的静脉,规范穿刺技术。
二、感染性并发症
-
导管相关性感染
- 定义:由导管侵入引起的感染,如静脉炎、导管周围脓肿。 -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
-
空气栓塞
- 定义:空气进入血管阻塞血流,引发肺栓塞或过敏性休克。 - 原因:输液时空气未排尽、导管衔接不严。 - 处理:立即停止输液,保持患者左侧卧位,吸氧。
三、药物性并发症
-
输液反应
- 包括热原反应(发热、寒战)和过敏反应(皮疹、休克)。 - 原因:药物污染、输液速度过快。 - 处理:轻症减慢速度、保暖;重症立即停药并抢救。
-
过敏反应
- 严重时可导致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 预防:核对药物成分,避免致敏物质。
四、血栓性并发症
-
静脉血栓形成
- 原因:静脉炎、血液高凝状态、导管留置。 - 预防:使用抗凝药物,定期活动肢体。
五、其他并发症
-
神经损伤与疼痛
- 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压迫神经,引发疼痛。 - 处理:调整导管位置,避免压迫。
-
出血与血肿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下出血。 - 预防:穿刺后按压止血,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总结 :静脉输液并发症需通过规范操作、严格无菌管理及及时监测预防。护理要点包括选择合适静脉、控制输液参数、加强巡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