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岗位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核心在于预防高温中暑、规范作业流程、强化个体防护,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高温环境下,户外或密闭空间作业易引发中暑、触电、火灾等事故,关键措施包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补充电解质水分、穿戴防护装备、排查设备隐患,以下分点详述:
-
防暑降温优先
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持续作业,采用轮岗制并增加休息频次。作业现场需配备凉棚、风扇等降温设施,供应含盐饮料(每15-20分钟补水200-300ml)及藿香正气水等药品。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立即停止作业并转移至阴凉处。 -
严格个体防护
穿戴透气、浅色的长袖工作服,佩戴宽檐帽、防护镜及隔热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暴露。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电工等特殊岗位需使用绝缘工具,严禁因炎热擅自卸除防护装备。 -
设备与环境安全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绝缘老化引发触电;压力容器(如气瓶)需远离烈日直射并定期检测密封性。易燃易爆品单独存放,保持作业区通风,及时清理粉尘等可燃物。 -
应急与健康管理
制定中暑、触电等应急预案,培训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企业需组织高温作业前体检,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调离高危岗位。出现高热(体温>39℃)、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症状时,立即送医。
总结:夏季安全生产需结合科学管理与人性化措施,通过“避高温、强防护、查隐患、快响应”四步法,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健康与企业运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