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项禁令是针对高危作业场景的核心管控措施,聚焦人员行为规范与设备操作安全,旨在防范重大事故风险。其核心内容包括:禁止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禁止无证上岗、禁止设备带病运行、禁止未防护进入危险区域、禁止擅自拆除安全装置、禁止违规使用明火或动火作业、禁止隐瞒事故隐患、禁止使用不合格安全设备、禁止超负荷生产、禁止未经培训上岗。
-
禁止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管理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员工违反安全规程作业,如强行要求缩短检修时间、忽视高温高压环境风险等。此类行为极易导致机械伤害、爆炸等恶性事故。 -
禁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
涉及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工作业等特种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对应《特种作业操作证》。无证上岗可能因操作失误引发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 -
禁止设备带病运行
发现设备仪表失灵、防护罩缺失、接地装置损坏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停用检修。强行使用故障设备可能造成机械失控或电气火灾。 -
禁止未佩戴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区
进入粉尘爆炸区、有毒气体环境、高空作业等场景时,必须穿戴防尘面具、气体检测仪、安全带等装备。缺少防护将直接增加急性中毒、坠落等风险。 -
禁止擅自关闭安全联锁装置
化工反应釜温度报警、机械急停按钮等安全装置不得人为屏蔽或拆除。此类行为会导致系统失去自动保护功能,放大事故后果。 -
禁止未经审批进行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区域焊接、切割前,必须完成气体检测、开具动火票、设置灭火器材等流程。违规动火是引发化工厂火灾的主因之一。 -
禁止隐瞒事故隐患或谎报信息
发现管道泄漏、结构裂缝等问题需立即上报,隐瞒不报会导致隐患扩大。事故发生后伪造监控数据等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
禁止使用淘汰工艺与劣质材料
严禁采用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工艺,采购安全帽、绝缘工具等物资时必须查验合格证明。劣质材料会显著降低安全防护等级。 -
禁止超设计负荷组织生产
不得为赶工期要求设备超转速运行、反应釜超量投料或仓储超限堆放。超负荷状态会突破系统安全阈值引发连锁事故。 -
禁止安排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人员上岗
新员工、转岗人员必须完成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未经培训人员缺乏风险识别能力,易触发误操作。
落实十项禁令需通过每日岗前安全确认、双人操作监护、隐患排查数字化管理等手段,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具体操作流程。企业应建立违规行为举报机制,对触犯禁令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制,从源头遏制“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定期开展禁令知识竞赛与事故应急演练,强化全员安全红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