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交接班记录是医疗工作中确保患者护理连续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其内容需全面、准确。根据医疗机构的规范要求,交接班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础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入院/出院时间等。
-
体重、身高、过敏史等辅助信息。
-
-
班次与时间
-
交班日期、时间、班次(早/中/晚班)。
-
接班护士姓名、工号、联系方式。
-
二、病情评估
-
生命体征
-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
皮肤弹性、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体征。
-
-
病情摘要
-
主要症状、诊断、治疗方案及当前治疗进度。
-
既往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等。
-
-
病情观察与评估
-
症状变化(如疼痛程度、意识波动)。
-
体征异常处理措施及效果。
-
三、护理措施
-
基础护理
-
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排泄观察等。
-
病房环境维护(清洁、安全)。
-
-
专科护理
-
有创操作(如导尿管护理)、管道维护。
-
特殊患者护理(如重症、手术患者)。
-
-
护理计划与执行
-
饮食护理、睡眠管理、心理支持。
-
预防并发症措施(如压疮、深静脉血栓)。
-
四、用药与治疗
-
用药记录
-
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时间及反应。
-
特殊用药监测(如化疗药物)。
-
-
治疗执行情况
-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
检查治疗(如心电图、影像学)协调与交接。
-
五、交接事项
-
续续关注事项
-
特殊药物使用、治疗安排、管道维护。
-
下班后需完成的护理任务。
-
-
物品与资料交接
-
病历、医嘱单、医疗设备状态。
-
近期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影像报告)。
-
六、其他重要内容
-
患者及家属沟通
-
需求、意见、建议的记录与处理。
-
安全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指导。
-
-
异常情况处理
- 突发事件(如出血、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记录。
七、记录规范
-
书写要求 :黑色笔迹、统一格式、眉栏完整。
-
时间戳 :精确到分钟,确保可追溯性。
-
审核机制 :双方签名确认,责任明确。
通过以上内容的系统记录,交接班护士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状况,接班护士也能快速接手护理工作,从而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