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班前会议记录是保障安全生产、明确任务分工的核心管理工具,其核心内容涵盖安全交底、任务分配、问题复盘、人员状态检查四大模块,需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可追溯。
-
安全交底与风险预控
班前会需重点传达上一班次遗留隐患及本班次危险源,例如高温作业防护、设备操作规范等。通过集体学习安全条例、检查劳保用品穿戴(如安全帽、防护鞋),并针对当日作业环境(如高空、受限空间)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确保全员知晓风险点。 -
任务分配与责任落实
作业长需提前15分钟了解生产计划与设备状态,明确当班炼钢、设备巡检等任务,分配责任人并设定完成标准。例如:中班需完成转炉检修,由李某小组负责,同步记录在《吊运车间检查表》中。 -
人员状态与纪律检查
清点出勤人数,排查饮酒、疲劳或情绪异常人员,禁止其上岗。通过列队喊口号(如“生产每一天,安全每一刻”)提振士气,确保团队精神集中。 -
问题复盘与信息同步
总结上一班次未解决的设备故障或生产延误,讨论解决方案(如协调维修组优先处理连铸机故障),并同步公司最新政策(如环保新规)。 -
记录规范与追溯
指定专人使用标准化表格(如《岗位检查表》)记录会议要点,包括出勤、任务分配、安全措施等,班后1小时内提交考勤数据,车间定期抽查记录完整性。
提示: 班前会质量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与效率,建议结合钢厂实际优化流程,例如通过“3分钟安全案例分享”增强参与感,或引入数字化记录工具提升追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