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危险货物品名表是规范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涵盖爆炸品、易燃液体、腐蚀品等9大类21项分类,明确标注化学品的别名、CAS号及危险性,为生产、运输、储存提供标准化指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科学分类和标识,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公共安全与环境健康。
-
分类体系与标识规范
目录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等大类,每类细分为不同危险等级。例如,爆炸品按危险性分为I类(如TNT)和II类(如烟火药),并配红色菱形火焰标识。易燃液体则根据闪点分为低、中、高闪点三类,如丙酮(低闪点)、苯(中闪点)等。 -
关键化学品示例与风险
硝酸、氰化钠等强腐蚀性或剧毒物质需严格管控;易燃物如甲醇、乙醚需远离火源;遇湿易燃的铝粉、镁粉需防潮储存。目录还标注了CAS号(如甲醇CAS 67-56-1)和别名(如氯气别名液氯),避免混淆。 -
法规依据与动态更新
目录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2024版新增重点监管物质如丙烯醛、硫酸二甲酯。企业需同步关注地方名录(如60种重点监管化学品)及国际标准(如GB 13690-92)。 -
安全使用与应急管理
操作人员需培训分类标识知识,配备防护装备;泄漏事故中,需按化学品特性选择中和、吸附等处置方式。例如,硫酸泄漏需用石灰中和,氰化钠污染区需隔离并专业处理。
提示:定期核查最新目录版本,结合行业指南(如《危险化学品名录》)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合规性与操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