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根据国际标准分为9大类,部分大类下细分多项,总计超20项,涵盖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等,具体分类依据运输和储存特性而定。
- 爆炸品(第1类):分为6项,包括整体爆炸物、燃烧弹等,对冲击和热敏感。
- 气体(第2类):细分3项,如易燃气体(甲烷)、非易燃无毒气体(氮气)、毒性气体(氯气)。
- 易燃液体(第3类):按闪点分为低、中、高闪点液体,如汽油、丙酮。
- 易燃固体等(第4类):含3项,包括易燃固体(硫磺)、自燃物(白磷)、遇水易燃物(钠)。
- 氧化剂(第5类):分7项,如氧化性物质(高锰酸钾)、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
- 毒性物质(第6类):包括毒害品和感染性物质,如氰化物、医疗废物。
- 放射性物质(第7类):无细分项,但按放射性强度分级管理。
- 腐蚀品(第8类):如强酸(硫酸)、强碱(氢氧化钠),破坏人体和金属。
- 杂项危险品(第9类):含锂电池、石棉等10余项,覆盖未归入前8类的危险物品。
提示:实际运输或储存时需参照最新国标(如GB 12268)及联合国《规章范本》,确保分类准确和安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