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八大类涵盖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等,具有高度危险性,需严格分类管理以保障安全。 根据国家标准,危化品按物理化学性质分为以下八类,每类需针对性采取储存、运输及防护措施:
- 爆炸品:如炸药、雷管,遇热、摩擦或撞击易引发剧烈爆炸,储存需远离火源并防震。
-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易燃气体(如甲烷)、有毒气体(如氯气),容器受热易爆,需隔离存放。
- 易燃液体:如汽油、丙酮,闪点低且蒸气易燃,需密封避光并控制环境温度。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硫磺、白磷,接触空气或水易自燃,需干燥通风保存。
-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强氧化性易引发燃烧,禁止与还原剂混存。
- 毒害品:如氰化物、农药,可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致命,操作需佩戴专业防护装备。
- 放射性物品:如铀矿,释放射线危害健康,需专用铅容器屏蔽并远离人群。
- 腐蚀品:如硫酸、氢氧化钠,可灼伤皮肤或腐蚀金属,储存需耐腐蚀容器并标识明确。
总结:危化品管理需严格遵循分类标准,企业应定期培训员工并配备应急设备,个人避免接触不明化学品。安全无小事,合规操作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