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需聚焦季节性风险防控,重点记录隐患排查、冬季预案部署及责任分工。 会议内容应包含事故分析、整改措施、培训计划等核心要素,同时体现可量化目标和明确的时间节点,确保执行落地。
-
会议基本信息结构化呈现
开篇明确记录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和参会人员(部门+职务)。例如:“2025年11月15日,公司三楼会议室,安全总监张三主持,生产部、设备部等负责人参会。”避免模糊表述,直接列出关键信息。 -
季节性安全议题优先
11月需重点讨论冬季防火防冻、设备维护、用电安全等风险。例如:记录“锅炉房管道保温措施检查”“车间通风系统防冻方案”等具体议题,并附上问题发现时间、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
数据支撑的隐患分析
用具体案例或统计数据说明问题。如:“10月共发现3起电气线路老化隐患,其中2起已整改,剩余1起需11月20日前完成更换。”结合图表更直观(如隐患类型分布图)。 -
行动方案与资源分配
决议事项需细化到执行层。例如:“安全部牵头11月25日前组织消防演练,行政部负责采购防滑垫200件,预算5000元。”避免“加强管理”等笼统表述。 -
闭环管理强调跟踪机制
末段明确下次会议复查节点,如:“12月5日复盘防冻措施执行情况,设备部提交检修报告。”同时提示存档要求(如纸质记录签字+电子版同步云端)。
提示: 会议记录需在24小时内下发至相关部门,并同步更新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定期抽查执行进度,确保冬季安全生产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