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丧葬风俗以尊重祖先、遵循传统仪式为核心,包含丧前准备、丧葬流程、祭祀纪念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丧前准备
-
丧葬时间选择
通常在逝者去世后第3、5或7天举行出殡,选择吉日需结合农历和周易。
-
丧葬用品与服饰
-
棺材 :多用杉木制作,规格有“十二斗”“十斗”等,棺木制作完成后需请僧道做法事。
-
寿衣 :纯白丧服,代表纯洁与尊严。
-
孝服 :孝子孝女穿戴白孝帽、白孝衫、白绑腿等,规格因亲疏关系而异。
-
二、丧葬流程
-
入殓与告别
-
入殓 :清洗遗体后装入棺木,称为“大殓”,部分地区需进行“刮胡子”“洗身”等仪式。
-
告别仪式 :在灵堂或临时丧棚举行,亲友吊唁并表达哀思。
-
-
送殡与安葬
-
送殡 :孝子孝女持遗像、挽联,亲友随行,沿途撒纸钱、放鞭炮。
-
安葬 :由长子摔碎“老盆”(陶罐),象征“家业一半”,随后下葬并举行“开土”仪式。
-
三、祭祀与纪念
-
丧后祭奠
-
清明扫墓 :每年清明节前往墓地祭拜,烧纸钱、供奉食物,祈求逝者安息。
-
忌日祭祀 :在逝者诞辰或忌日烧纸钱、供品,表达思念。
-
-
丧葬禁忌
- 丧家需戴孝,禁婚嫁娶、饮酒、进食;丧葬期间避免提及逝者姓名。
四、特殊习俗
-
走灯仪式 :部分地区在丧葬当天凌晨由孝子领队,手持遗像、蜡烛灯笼走村串户,村民避让以示尊重。
-
掼老盆 :长子摔碎老盆象征“家业一半”,部分地方将老盆焚毁。
以上习俗因地区差异存在一定变化,如徽州、蚌埠等地有独特仪式,但整体遵循尊重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