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在古代曾被称为“慎邑”(西周时期)、“慎县”(秦朝至南北朝),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正式更名为“颍上县”。关键历史沿革亮点包括:西周建邑、秦汉设县、隋代定名,以及南北朝时期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的“楼烦令”等特殊称谓。
- 西周时期:颍上地区属楚国,建立“慎邑”,是当地最早的行政称谓,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 秦汉至南北朝:秦统一后置“慎县”,属泗水郡;汉代属汝南郡,新莽时期短暂改称“慎治”。南北朝时,因战乱频繁,行政区划变动复杂,曾侨置山西雁门旧县,改称“楼烦令”。
- 隋朝定名:隋大业二年(606年)合并原下蔡、楼烦两县辖地,正式定名“颍上县”,名称沿用至今。“颍上”得名于颍水上游的地理位置。
颍上县的历史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脉络,从先秦封邑到隋唐州县制,其地名更迭与政治、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如需深入了解具体朝代细节,可进一步查阅地方志或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