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古称沈子国,是西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关键历史名称包括沈县、寝县、润治、固始、沈丘等,最终因濒临泉河而得名“临泉”。
- 沈子国时期:公元前1042年,聃季载受封建立沈子国,遗址位于今临泉县城关街道古城子,“沈”与“聃”古音通用,是临泉最早的政权雏形。
- 战国至秦汉演变:战国时改称寝县(或寖县),秦统一后设寝县,西汉王莽篡政时更名为“润治”,东汉恢复寖县后,因封李通为固始侯而更名固始县。
- 隋唐沈丘县:隋开皇三年(583年)设沈丘县,唐初废县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复置,属颍州管辖,元末因战乱废县,故城改称沈丘集。
- 临泉定名:1934年民国政府析阜阳县西乡置县,因县城临泉河而定名“临泉县”,沿用至今。
临泉的历史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政权更迭与地理特征,从沈子国到临泉县,每个名称都是时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