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在古代的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最早称为“沈地”或“沈子国”(西周时期),战国时称“寝”或“沈”,秦代置“寝县”,汉代增设“鲖阳县”,隋唐时期复设“沈丘县”,直至民国才定名“临泉”。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地域行政沿革,更承载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
- 西周沈子国:临泉最早的建治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受封于此,建立沈子国,都城遗址至今仍存于临泉县城西侧。
- 秦汉时期的行政划分:秦始皇统一后设寝县,汉代分置寝县与鲖阳县,其中鲖阳县治所在今鲖城镇,成为区域军事与经济中心。
- 隋唐至明清的变迁:隋代设沈丘县,唐代短暂并入汝阴县,后复置。明代废沈丘县为镇,清代属阜阳县,直至1934年因濒临泉河而得名“临泉县”。
临泉的古称变迁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原历史,从封国到州县,每一阶段都见证了政治、文化的交融。若想深入了解,不妨探访沈子国遗址或鲖阳古郡,感受跨越时空的地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