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丧事风俗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环节,结合传统习俗与现代实践:
一、丧事准备阶段
-
遗体接运与处理
-
遗体由殡仪馆接运并寄存,通常需3天完成火化或安葬准备。
-
家属需提前准备寿衣(白色为主)、灵堂布置及祭品(水果、鲜花、香烛等)。
-
-
停尸与守灵
-
逝者下葬后,停尸3-9天(农村多3天,殷实人家5-9天),期间需请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烧纸轿马。
-
守灵期间,亲友聚集灵堂吊唁,部分地区有“哭丧”习俗,表达哀思。
-
二、丧葬仪式流程
-
入殓与下葬
-
举行“更衣”“下冷铺”等仪式,将遗体装入棺木,棺木需用“老盆”(陶罐)盛土,出殡时摔碎老盆寓意“家业一半”。
-
出殡当天,孝子孝女持遗像走在最前,亲友随行哭泣,部分农村有“撒路钱”习俗。
-
-
祭祀与追悼
-
送葬后,家属在墓地或祠堂进行“家奠”“领帖”等仪式,部分地区持续守孝3年(儒家传统)。
-
清明节等节日会前往墓地扫墓,祈求逝者安宁。
-
三、丧葬习俗特色
-
地域差异
-
安徽各地风俗存在差异,如合肥等城市多采用火化,农村则保留土葬或棺木安葬。
-
部分地区有“走灯”仪式,孝子手持遗像夜间行进,村民避让以示尊重。
-
-
丧葬用品
-
寿衣多为纯白,陪葬品包括逝者生前衣物、鞋帽及常用物品。
-
出殡时需准备“引魂幡”“老盆”等特定物品。
-
四、注意事项
-
丧事期间需遵守传统礼仪,如“三天不关门”“不扫地”,灵堂保持供品供奉。
-
遗体转运需合法手续,骨灰安置需遵循当地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