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值班记录是保障老人安全与服务质量的核心工具,需遵循真实、完整、及时的原则,重点记录老人健康动态、突发事件及设施状态。 其核心在于分类记录(如新入/出院、危重老人护理)、细节描述(如生命体征、用药反应)和规范格式(按时间顺序签名确认),同时需兼顾食品、药品、安全巡查等日常管理项。
-
基础要素不可少
值班记录需明确标注日期、时间、值班人及交接班信息。老人基本信息(床号、姓名、诊断)单独成行,新入、出院、危重等特殊状态用红色标记。例如:“12床 张某某 高血压(红笔标注‘危重’)”。 -
健康动态优先记
按老人护理等级分层记录:自理老人侧重心理疏导、代为购物等服务;半自理/失能老人需详细记录翻身频次(左侧/右侧卧位)、皮肤状况(压红、破溃)及康复训练;危重老人每1-2小时更新生命体征、用药反应及处理措施。 -
突发事件重流程
跌倒、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需记录发生时间、处理步骤(如心肺复苏)、联系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具体时间,并附后续跟进。例如:“14:30 5床李某某突发晕厥,立即呼叫急救并通知家属,14:45血压恢复至110/70mmHg”。 -
日常管理同步查
食品检查(过期/变质)、药品管理(胰岛素注射部位、剂量)及安全巡查(消防设备、房间设施)按频次记录,异常项需备注处理结果。可勾选预设选项提升效率,如“药品检查:□过期 ☑无 □其他:______”。 -
电子化与手写规范
电子记录需防篡改,手写要求字迹清晰、错字划双横线更正并签名。交接时未完成内容需注明“见后页”,续页重复老人信息后补全记录。
定期整理存档值班记录,既能优化护理方案,也是法律依据。关键点:客观描述取代主观判断,时间轴清晰可追溯,所有操作需本人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