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状态、设施安全、卫生清洁
敬老院夜间巡查记录是确保机构安全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文件,其内容通常包括以下要点:
一、基础信息记录
-
巡查时间与人员
记录巡查的具体时间段(如22:00-次日6:00)及执行巡查的管理人员姓名、工号或岗位信息。
-
区域覆盖范围
明确巡查区域,包括居住区、基础设施区(水电系统、门窗设备)、公共活动区域等。
二、核心巡查内容
-
人员状态检查
-
统计在院老人人数,核对房态(如是否按时就寝、起床)。
-
观察老人精神状态、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突发疾病、走失等)。
-
特殊老人(如失能、半失能者)的护理情况需重点关注。
-
-
设施设备安全
-
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严密,防止意外发生。
-
确认消防设备(报警器、灭火器)完好有效。
-
检查水电供应系统、电器设备是否安全运行,电线是否老化或私拉乱接。
-
-
环境卫生活动
-
清洁公共区域(走廊、活动室)及老人卧室,保持卫生整洁。
-
处理垃圾、污水等卫生问题,防止滋生细菌或异味。
-
三、问题处理与记录
-
隐患排查与记录
-
发现安全隐患(如水漏、电路故障)需立即记录并上报处理。
-
对消防隐患、用电违章等行为进行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
-
-
异常情况处置
-
老人突发疾病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记录处理过程及结果。
-
陌生人闯入等紧急情况需及时报警并采取防范措施。
-
四、后续跟进
-
记录表填写规范
-
采用统一格式的《夜间巡查记录表》,记录巡查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
签名确认,确保责任到人。
-
-
定期总结与反馈
-
巡查人员需每日或每周向上级汇报巡查情况,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建议。
-
对特殊事件进行复盘,完善应急预案。
-
五、附则说明
-
巡查频率 :不同机构要求可能不同,如每日2次(22:00-6:00)或分时段巡查。
-
人员要求 :巡查人员需具备基本护理知识,手机保持畅通以便及时通讯。
-
责任追究 :对未尽职责导致安全隐患的管理人员进行问责。
以上内容可根据具体敬老院的规模、管理需求调整,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巡查手册,并定期组织培训以提高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