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现辖9镇2乡,总面积2247平方千米,人口约54.3万(2022年),是桂林市西部的核心市辖区。其行政区划历经秦代始安县、唐代临桂县至2013年撤县设区的演变,目前包含临桂镇、五通镇、中庸镇等9个镇及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2个民族乡,下辖161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形成多民族聚居的城乡格局。
临桂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历史脉络紧密交织。唐代至德二年(757年)始安县更名临桂县,成为桂州附郭县;明清时期为桂林府治所,延续广西行政中心地位长达923年。近代以来,1954年灵川县并入又分置,1983年划归桂林市管辖,2013年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2015年完成挂牌,标志其全面融入桂林城区发展体系。
近年乡镇建制优化是临桂区划的突出特点。2015年中庸乡、南边山乡改为镇建制,2017年茶洞乡撤乡设镇,形成当前9镇2乡格局。2005年保宁乡并入五通镇、渡头乡并入两江镇的整合,体现了行政区划集约化趋势。民族乡设置则保留了瑶族文化特色,宛田、黄沙两乡成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理布局看,临桂区划呈现“中心城区+卫星镇”模式。临桂镇作为区政府驻地,与两江镇(含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五通镇(工业重镇)构成核心三角;会仙镇依托湿地生态、中庸镇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桂林城市西拓需求,又维护了乡村生态与文化多样性。
临桂区划变迁折射出中国县域治理的现代化路径,建议关注其城乡融合进程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