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建构是指个体用于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认知框架,由乔治·凯利于1995年提出的人格理论核心概念。以下是关键要点:
-
核心定义
个人建构是个体通过经验形成的认知结构,用于解释、预测和应对环境中的事件。它如同“心理模型”,帮助个体赋予经验意义并指导行为。
-
理论基础
凯利将个人建构比作“心理科学家”,强调个体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认知框架来适应环境。该理论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理,现象的意义取决于个体的解释方式。
-
核心特性
-
动态性 :个人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经验的积累不断调整和重构;
-
主观性 :不同个体基于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形成差异化的认知框架;
-
影响广泛 :涉及人格结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处理及决策过程。
-
-
应用领域
在心理学领域,个人建构理论被用于解释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及认知偏差;在生涯规划中,帮助个体理解自身职业选择的内在逻辑。
-
与“社会建构”的区别
个人建构强调个体主观认知过程,而社会建构侧重群体对知识的共同认同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