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国家安全基本知识的综合整理,结合权威信息进行分点说明:
一、国家安全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国家安全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二、国家安全的领域
目前涵盖20个领域,包括:
-
政治安全(政权稳定、意识形态安全)
-
军事安全(国防能力、武装力量)
-
国土安全(领土完整、边境安全)
-
经济安全(金融稳定、产业安全)
-
金融安全(货币稳定、金融体系)
-
文化安全(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领域)
-
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
-
科技安全(科技竞争力、知识产权)
-
网络安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保护)
-
生态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性)
-
资源安全(能源、原材料供应)
-
核安全(核设施、核材料)
-
海外利益安全(海外投资、贸易)
-
太空安全(航天技术、空间站)
-
深海安全(海洋资源、深海开发)
-
极地安全(极地科研、资源开发)
-
生物安全(生物技术、疫情防控)
-
人工智能安全(AI伦理、技术失控)
-
数据安全(个人信息、数据隐私)
-
其他重大利益(如太空探索、极地开发等)
三、公民的义务与权利
-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线索,保守国家秘密,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协助。
-
权利
因支持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可依法获得补偿或抚恤优待。
四、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
-
日常行为
-
不向非国家机关提供国家机密,警惕境外渗透。
-
发现可疑人员或行为(如间谍活动、煽动对抗)立即报告。
-
-
专业领域
-
企业需履行保密义务,配合国家安全机关调查。
-
科研机构需防范技术泄露风险。
-
五、重要概念补充
-
生态安全 :保障生态环境稳定,防范生态风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资源安全 :确保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通过以上要点,可系统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框架、公民责任及实际维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