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信被执行人已经超过5年仍未履行义务,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失信信息的自动解除 :
-
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名单的期限一般为2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至5年。
-
超过5年后,失信信息不会自动解除。如果失信人履行了义务或达成执行和解,法院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 限制措施的持续 :
-
即使失信名单期限届满,限制高消费措施(如禁止乘坐飞机、高铁,限制购房、购车等)仍可能持续生效,直至义务履行完毕。
-
法院还可以依法冻结、扣划失信人的银行存款、虚拟账户(如支付宝、微信)等财产。
- 法律救济途径 :
-
如果失信人认为失信措施有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救济,例如申请撤销失信被执行人身份。
-
债权人依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法院的判决具有永久性的法律效力。
- 失信人的应对策略 :
-
失信人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制定还款计划,争取达成执行和解。履行义务后,可申请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
如果失信人存在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等失信情形,失信信息不会被删除,且会继续受到限制。
- 信用修复 :
- 失信被执行人可以通过履行义务和达成执行和解来申请信用修复,从而有可能重获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认可。
综上所述,即使失信被执行人已经超过5年,其失信信息不会自动解除,但通过履行义务或达成执行和解,可以申请删除失信信息。同时,失信人仍需面对持续的限制措施和法律追讨。因此,建议失信人尽快履行义务,以避免进一步的法律后果和信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