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历年主题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展开,核心聚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生态、网络等重点领域安全。具体主题包括2016年“以人民安全为宗旨”、2017年“加强法治保障”、2018年“科技安全与创新发展”、2019年“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2020年“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2021年“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2022年“统筹发展与安全”、2023年“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与挑战”,每年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动态调整重点方向。
分年主题要点如下:
- 2016年首次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动公众理解国家安全与个人权益的紧密关联,初步建立全民参与的国家安全宣传框架。
- 2017年以“加强法治保障”为核心,重点解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规,强化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 2018年突出“科技安全与创新发展”,针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提倡科技领域风险防范与创新驱动并重。
- 2019年聚焦“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结合全球传染病防控形势,倡导完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 2020年主题锁定“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针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 2021年回归“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综合性视角,结合疫情防控、金融风险等领域,深化多维度安全协同理念。
- 2022年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强调在经济增长、对外开放中防范系统性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安全保障机制。
- 2023年总结“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与挑战”,结合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突出应对新兴领域威胁的能力建设。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的演变,既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国家安全需求,也体现了公众认知从单一领域向系统性思维的转变。关注最新主题动向,主动参与相关活动,是每个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