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环节,但当前仍存在防控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严、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解决这些不足需从强化风险防控、健全内控机制、创新监督方式等多维度入手,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廉政体系。
-
廉政风险防控不精准
部分单位对廉政风险点排查流于形式,尤其是关键岗位和重大资金使用环节缺乏动态监控。例如,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缺失,大额资金支出未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程序,导致权力寻租空间。需通过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分级防控清单,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从源头堵塞漏洞。 -
制度执行与内控机制缺位
财务报销不规范、公务卡使用率低、“三重一大”事项未上会讨论等问题频发,暴露制度刚性不足。整改需强化预算公开和财政监管,推行公务支出电子化留痕,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零容忍”,同时完善“一岗双责”考核机制,压实主体责任。 -
监督形式单一且覆盖不足
传统监督依赖事后追责,对苗头性问题预警不足。应创新“参与式监督”,如列席被监督单位会议、节前廉政提醒;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增设意见箱和线上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异常交易,实现“人控”向“技控”转型。 -
廉政教育实效性待提升
部分单位教育内容空洞,未能触动思想。需结合实地参观廉政基地、编发警示案例手册、开展家风助廉活动,分层分类施教,尤其针对新提拔干部强化任前谈话,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廉政建设需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将整改措施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制度约束、科技赋能和文化浸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立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