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单位缴费为何不入个人账户?关键在于优化基金统筹能力并增强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后,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仅由个人缴费部分计入(2%以内),此举旨在解决个人账户结余过高(曾达8426亿元)与互助功能不足的问题,同时扩大门诊报销比例至50%起步,惠及全体参保人员。
- 调整计入方式: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仅保留个人缴费部分,单位缴费全额划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账户改为定额划入,标准为当地基本养老金的2%左右。这一变化终结了沿用20余年的“单位缴费30%入个人账户”旧规。
- 强化共济功能:统筹基金扩容后,重点支持普通门诊统筹、慢特病保障等,支付比例逐步提升。例如,湖南等地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费用纳入报销,减轻群众负担。
- 拓宽使用范围:个人账户资金可支付本人及家属的医疗自费部分、定点药店购药等,但禁止用于养生消费等非医疗支出。部分省市还允许抵扣家属的居民医保缴费。
- 平衡长期权益:虽然个人账户资金短期减少,但门诊报销待遇提升,长远看更利于应对大病风险。例如,退休人员原按养老金4%划入账户,现统一为定额,但享受更高门诊倾斜保障。
总结:医保单位缴费不入个人账户是制度结构性改革,通过“权益置换”实现基金高效利用。参保人需关注本地门诊共济政策,合理规划账户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