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统筹账户或自费
当医保卡内余额不足时,医疗费用的报销方式如下:
一、门诊费用报销
-
自费支付与后续报销
-
若门诊费用未超过起付线,需自费支付;
-
若超过起付线,可先自费支付超出部分,保留就医材料后续通过医保报销。
-
-
使用统筹账户
-
门诊报销主要依赖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余额无关;
-
报销比例根据医院等级不同有所差异,例如三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50%-60%。
-
-
特殊情况处理
-
急诊未带医保卡:可先全额垫付,3个月内凭发票等材料手工报销;
-
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直接刷医保卡结算;
-
票据丢失:补打发票并重开诊断证明。
-
二、住院费用报销
-
起付线与比例
-
住院费用报销同样依赖统筹账户,起付线以下部分由个人支付,超过部分按比例报销(如三级医院50%-60%);
-
个人账户余额可用于支付自费部分或起付线以下费用。
-
-
报销流程
-
住院时主动出示医保卡刷卡结算,自费部分由个人支付;
-
出院后携带病历、发票等材料到医保中心手工报销。
-
三、关键注意事项
-
账户类型差异
-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门诊小额费用(如药店购药、起付线以下部分);
-
统筹账户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上费用,个人账户不足时不会影响报销。
-
-
年度限额
- 门诊统筹有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如46万元),超过部分需自费。
-
附加基金适用情形
- 44岁以下/45岁以上人员、特定出生年份职工等群体,在职职工门诊费用可额外获得地方附加医疗保险基金支持。
建议就诊时主动告知医院医保状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影响报销。若对报销比例或流程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医院医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