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团场
农一师一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系统的重要成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代化发展特征,具体介绍如下: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北靠314国道和南疆铁路,距阿克苏市约63公里。
-
历史沿革
- 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一方面军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359旅718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二军步兵五师14团。 - 1953年3月,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第一团,是兵团最早成立的农垦团场。 - 1996年,原农垦系统改制为国有农业企业,2018年营收约1.89亿元。
二、规模与产业
-
面积与人口
- 总规划面积37,655公顷,其中耕地1.37万公顷,园林面积1,786公顷。 - 全团人口约2.13万人,职工4,724人,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
-
经济与荣誉
- 连续获得国家级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2018年营收1.89亿元。 - 农业方面获全国粮食丰收奖、农业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社会与文化
-
民族构成
- 全团由维吾尔族、汉族等多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农民5,214人。
-
发展理念
- 坚持“屯垦戍边”使命,结合现代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形成农林牧副渔工商文教卫生综合发展模式。
四、基础设施与资源
- 交通 :团部驻地阿拉尔市金银川镇,交通便利,南疆铁路、314国道穿行而过。- 自然条件 :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1.5℃以上,积温4,741.2℃,水源主要依赖阿克苏河。- 资源优势 :拥有煤、石灰石、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及沙棘、胡杨等植物资源。
五、组织架构
- 全团设基层党支部44个,党员1,392人,涵盖农业、工业、企业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
农一师一团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者,也是现代化农垦企业的代表,展现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与创新发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