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级分类类目共22个大类,采用字母编码(无L、M、W、Y),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五大部类,是图书分类的核心框架。
-
基本部类与大类划分
五大部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22个大类对应字母A-Z(跳过L、M、W、Y),例如A类为马克思主义,B类为哲学宗教,T类为工业技术(细分采用双字母)。 -
学科覆盖特点
社会科学(C-K)和自然科学(N-X)占比最高,如C类为社会科学总论,F类为经济学,O类为数理化。工业技术(T类)因细分领域多,唯一采用双字母二级类目。 -
编码逻辑与扩展性
字母顺序反映大类次序,数字进一步细分学科。分类法定期修订(如第五版2010年),新增类目适应科技发展,如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现代学科。 -
实际应用场景
公共图书馆按此分类排架,图书编码结合字母与数字,便于检索。例如K类历史地理下,K2为中国史,K9为地理。
掌握一级分类类目有助于快速定位图书资源,其科学性和扩展性使之成为国内图书馆通用的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