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书籍分类方法主要遵循体系化标准和实用性原则,全球广泛采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两大体系,通过学科层级细分和数字/字母编码实现高效管理。
核心分类方法:
-
学科大类划分
- DDC将知识分为10大类(如哲学、自然科学),CLC扩展为22大类(含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等),均通过首字母或数字标记学科领域。
- 例如,CLC中“R”代表医药卫生,“530”在DDC中对应物理学。
-
层级细化与编码
- 大类下逐级细分,如DDC的“516.22”表示几何学中的平面几何;CLC的“K248.09”指向明史研究。
- 索书号由分类号(学科)和种次号(排序)组成,确保每本书定位唯一。
-
实际应用流程
- 确定学科归属→匹配分类号→细化子类→生成索书号。例如,量子物理书籍可能归类为“530.1”(DDC)或“O413”(CLC)。
掌握这些分类逻辑,读者能快速定位书籍,图书馆则通过动态调整(如新增学科)适应知识增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