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号(简称“中图号”)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对文献进行学科分类的编码体系,采用“字母+数字”混合标记,涵盖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如A代表马克思主义、T代表工业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统一全国文献分类标准,并通过层级细分实现精准归类,例如“D923”对应民法。以下是关键解析:
-
分类结构与标记规则
中图法将知识体系分为马列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下设22个字母标记的大类(如B哲学、F经济)。大类下逐级细分,数字部分按层累制扩展,例如“F273”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层级越深学科越专精。工业技术类(T)采用双字母(如TP自动化技术)以适应复杂学科。 -
实际应用场景
中图号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排架、论文分类标识(如学位论文扉页需标注)及数据库检索。例如,查询“人工智能”相关文献可锁定“TP18”类目,而“R735”专指胃癌研究。用户可通过分类法手册或专业网站(如中图法官网)查询具体类号。 -
动态更新与权威性
中图法历经5次修订(最新为2010年第五版),新增类目如“X环境科学”反映学科发展。其作为国家标准分类法,被中国知网等权威平台采用,确保学术资源分类的一致性。
提示:交叉学科文献可能涉及多个类号,建议结合主题词与分类号双重检索提升查全率。掌握中图号能显著提高文献定位效率,尤其对科研与学术写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