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地区划分标准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负荷密度和行政级别对供电区域进行的分类,旨在制定差异化的电网建设要求,确保不同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核心亮点包括:A+类地区采用双环网等高可靠性结构,农村地区以基础辐射式电网为主,划分依据涵盖饱和负荷密度和故障恢复时间等硬性指标。
-
A+和A类地区:代表大城市核心区,如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电网结构复杂且自动化程度高,故障恢复时间要求不超过5分钟,电缆截面需达400mm²以上,确保高负荷密度下的稳定供电。
-
B和C类地区:覆盖中小城市及城镇,采用多分段单联络结构,恢复时间放宽至3小时,电缆规格降至240mm²,兼顾成本与可靠性。
-
D和E类地区:针对农村和偏远区域,电网结构简单,故障恢复依赖人工排查,无严格时间限制,电缆截面多为120mm²以下,未来需通过乡村振兴逐步升级。
总结:六类划分标准体现了电力资源的精准配置,用户可通过负荷密度和行政级别快速定位所属区域。随着技术发展,农村电网的改造将逐步缩小城乡供电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