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行车安全的核心在于提前预防和科学应对,重点包括车辆检查、缓速控距、灯光使用、紧急避险等关键措施。低温、冰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会显著增加行车风险,但通过系统性准备和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事故率。以下是具体要点:
-
出行前全面检查车辆
冬季需重点保养制动系统、轮胎(胎压及花纹深度)、防冻液、电瓶等部件,确保刹车灵敏、轮胎抓地力充足。建议更换冬季胎或携带防滑链,尤其针对桥梁、坡道等易结冰路段。 -
恶劣天气下的驾驶技巧
- 控速缓行:冰雪路面时速建议控制在20-40公里,避免急加速或急刹,采用点刹或发动机牵阻减速。
- 增大车距:湿滑路面的制动距离可能延长3倍以上,需保持干燥路面2-3倍的安全距离。
- 弯道操作:提前减速、缓打方向,禁止弯道超车或空挡滑行。
-
能见度管理
雾雪天气及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禁用远光灯以防眩光。能见度低于50米时应尽快驶离道路。车窗起雾时,立即启用空调除雾功能。 -
突发情况处理
若车辆侧滑,应顺打方向修正,同时轻抬油门;若被困积雪,可垫入防滑垫或碎石脱困。事故后立即开启双闪,人员转移至护栏外报警。 -
驾驶员状态调整
避免疲劳驾驶(连续驾车不超过2小时)、酒后驾车,冬季保暖同时警惕衣物过厚影响操作灵活性。
总结:冬季行车需以“预判风险、主动防御”为核心,结合车辆状态与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驾驶策略。牢记“慢、稳、亮”三原则,恶劣天气下非必要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