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保管理的风险点主要涉及政策执行、费用管控、监督机制及法律合规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政策执行与动态管理风险
-
政策更新滞后 :医保药品目录、结算标准等频繁调整,若医院未及时跟进,易导致违规报销(如案例:某医院将调出目录药品纳入报销,涉及48万元罚款)。
-
分级管理缺陷 :市级统筹下基金财务管理仍分属市县,易引发地区间基金收支不平衡,削弱地方自控能力。
二、费用管控与审核风险
-
虚假报销与重复收费 :人工核验依赖性强,易出现冒名就医、虚假诊断等问题(如案例:某县医院未核对身份证与医保卡信息,导致9.2万元基金损失)。
-
诊疗与收费不匹配 :临床科室与医保科协同不足,可能因药品/治疗名称差异引发差价违规收费。
-
慢性病管理失范 :用药量管控不严,如单次开具12个月处方,违反医保规定。
三、监督机制与内部管理风险
-
监督体系薄弱 :医保资金来源复杂,部分医院缺乏系统财务监督和会计审核制度,易导致资金流动不明。
-
多重领导下的内控失效 :医院受多部门管理,可能忽视风险管控,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四、法律合规与绩效风险
-
过度医疗风险 :医院绩效若与医疗收入挂钩,可能诱导过度检查、用药,违反《基本医疗卫生法》关于公益性原则的规定。
-
退出机制不完善 :医保对违规行为缺乏动态退出机制,易助长欺诈骗保行为。
五、数据与廉洁风险
-
数据管理隐患 :医保数据易泄露、篡改,影响资金安全与监管效率。
-
药品采购风险 :存在招投标违规、虚假交易等问题,威胁医保基金安全。
总结 :医院医保管理需强化政策动态跟踪、完善费用审核流程、建立系统监督机制,并确保绩效设计与公益性原则一致,以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