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的核心原则是“公平竞争、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具体执行中遵循分数优先、志愿优先或专业级差等规则,同时结合考生体检、单科成绩、政策加分等因素综合考量。关键亮点包括: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数优先保障高分考生权益,非平行志愿下“志愿清”优先满足第一志愿,同分时按语数外单科成绩排序,艺术类/体育类则采用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折算的综合分录取。
-
分数优先原则:平行志愿批次(如多数本科批)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志愿,高分者优先获得投档机会,且每个考生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且服从调剂,则分配至未录满专业;不服从调剂直接退档。
-
志愿优先原则:非平行志愿批次(如部分提前批)实行“志愿清”,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考虑二志愿。专业分配也按“专业清”执行,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再依次调剂。
-
同分排序规则:总分相依次比较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分、外语成绩等,直至区分位次。艺术类考生同分则先比较专业课成绩,再按文化课成绩排序。
-
特殊类型录取:艺术类、体育类通常按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的综合分录取(如音乐类综合分=文化课×50%+专业课×2.5×50%),高水平运动队则需通过专项测试且文化课达最低控制线。
-
政策加分与退档风险:认可各省规定的政策性加分,但专业录取时可能按裸分排序。退档主因包括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或单科成绩不达标,考生需仔细查阅院校招生章程。
填报志愿时需明确批次规则,合理设置“冲稳保”梯度,尤其关注专业选科要求与调剂风险。录取结果可通过省级考试院或高校官网查询,状态显示“院校在阅”时表明进入专业分配环节,耐心等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