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机构是加拿大学者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他在1996年发表了著作《数字经济:网络智能社会的前景与风险》,首次明确提出了“数字经济”这一概念。
数字经济概念的发展历程
- 1996年:唐·塔普斯科特在其著作中提出数字经济概念,强调了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对商业、政府和社会运作方式的改变。
- 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数字经济》报告,进一步推广和认可了这一概念,分析了数字技术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 2002年:美国学者金范秀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指出数字经济的活动本质为“商品和服务以信息化形式进行交易”。
- 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制定了首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数字经济倡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的定义
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目前仍未有统一严格的定义。不同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视角给出了定义:
- 美国商务部:将数字经济视为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活动。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数字经济视为一个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持续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经济形态,并将其划分为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四个方面。
数字经济的特征
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 数据驱动: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推动经济活动的发展。
- 网络化:数字经济依赖于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实现经济活动的互联互通。
- 智能化:数字经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经济活动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 创新性:数字经济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 经济增长: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 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 社会进步:数字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