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最早由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中正式提出,其核心贡献在于系统阐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形态的变革性影响,奠定了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
概念起源与提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唐·泰普斯科特首次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的新经济形态,强调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他的著作预言了电子商务、远程办公等现代数字经济活动,成为该领域的里程碑。 -
与其他观点的辨析
尽管有观点认为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及相关概念,但学界普遍认可泰普斯科特是“数字经济”术语的明确提出者。美国商务部1998年发布的《新兴数字经济》报告进一步推广了这一概念,使其成为全球共识。 -
理论影响与实践发展
泰普斯科特的理论推动了各国对数字经济的政策布局,如中国的“数字中国”战略、欧盟的“数字单一市场”计划等。其提出的“数据要素”“平台经济”等关键词,至今仍是数字经济研究的核心框架。
数字经济从理论构想发展为全球主导经济形态,泰普斯科特的奠基性贡献不可忽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数字经济将持续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