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高收费、法律风险
招聘内推中常见的陷阱可分为以下几类,求职者需警惕:
一、虚假宣传类
-
"内部渠道保障"骗局
中介或个人宣称可通过内部渠道获得高薪职位,但实际并无相关资质或岗位空缺,仅用于收取高额费用。
-
"保offer"服务
承诺支付费用后可确保录用,但实际录用结果与承诺严重不符,甚至以合同陷阱要挟继续缴费。
二、收费陷阱类
-
"付费内推"
以推荐岗位为名收取费用,费用范围从几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部分机构在收取费用后失联,或以"培训费""押金"等名义继续索要钱财。
-
"培训贷"
以高薪就业为诱饵,要求支付培训费用,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最终提供的岗位与宣传严重不符,或根本不提供工作。
三、权益侵害类
-
"实习生套娃"
企业以实习生名义招聘,实际安排工作任务,骗取免费劳动。部分机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通过"套路贷"进一步诈骗。
-
"刷单诈骗"
伪装高薪兼职,要求缴纳费用后提供刷单链接。这类诈骗通常以"轻松高薪"为诱饵,实际涉及诈骗。
四、法律与道德风险
-
违法性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此类行为可能涉及诈骗罪。
-
公平竞争破坏 :付费内推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对通过正规渠道求职者造成不公平待遇。
预防建议
-
核实企业资质 :通过第三方平台或企业官网核实招聘信息,避免轻信"内部推荐"等说辞。
-
警惕高收费 :正规招聘不应收取任何费用,若遇到"保证金""培训费"等要求,应果断拒绝。
-
保留证据 :签订合同时注意条款细节,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便于**。
-
选择正规渠道 :通过猎头公司、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正规渠道求职,降低被骗风险。
若遭遇诈骗,建议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12321等平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