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无声诗、写真、传神
古人对绘画的别称丰富多样,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雅称
-
丹青
因古代绘画常以朱红色(丹)和青色(青)为主色调,故称“丹青”。例如杜甫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便以此赞颂绘画艺术。
-
无声诗
亦称“有形诗”,强调画作与诗意的相通性。宋代施天元提出“诗人以画为无声,诗为有声画”,奠定了这一雅称的文学基础。
-
写真
专指肖像画,要求形神兼备。如唐代阎立本、顾恺之等大师的肖像作品,均以传神著称。
-
传神
与“写真”相近,但更侧重通过画面表达人物神韵。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理论对此有重要影响。
二、其他常见别称
-
画图 :泛指绘画作品,如辛弃疾“画图恰似归家梦”的诗句。
-
平画 :特指以工笔画形式创作的壁画或工笔人物画。
-
国画 :中国画的简称,起源于汉代,强调“以中国为画”的文化属性。
三、特殊称谓
-
妙染 :用于赞誉工笔画的精妙,如明代赵孟頫的工笔花鸟画。
-
行看子 :卷轴形画作的雅称,源自“可边走可看”的观赏体验。
四、补充说明
-
丹青师傅 :民间对画工的称呼,也泛指绘画艺术。
-
无声诗 的典故: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提出,强调画作通过视觉语言传递情感,如同诗篇般具有感染力。
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绘画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既有具象特征(如丹青、写真),也有抽象意境(如无声诗、妙染),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合一”的美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