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29个省份启动新高考改革,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将于2025年首次实施“3+1+2”模式。新高考通过“选科自由”与“多元录取”打破传统文理分科,但实际选科呈现“回归文理”趋势,物化绑定成为理工类专业报考主流。
-
新高考覆盖进度
改革分五批推进:前三批14省(如浙江、广东等)已落地;第四批7省(黑龙江、安徽等)2024年实施;第五批8省2025年加入。新疆、西藏计划后续启动,全国覆盖进入尾声。 -
两种选科模式差异
- “3+3”模式:语数外+自选3科(上海、浙江等),选科组合多达20种,但物理遇冷倒逼改革调整。
- “3+1+2”模式:语数外+物理/历史二选一+自选2科(第五批省份均采用),组合缩减至12种,物理选考率显著提升。
-
选科趋势与政策影响
教育部2021年《指引》要求90%以上理工农医专业需“物化双选”,导致“物化生”“政史地”组合占比超80%。普通高中学生为规避竞争,倾向选择地理、政治等科目以优化赋分。 -
考试与录取变化
- 考试时间:第五批省份统考定于6月7日-9日,部分民族考生加试延至10日。
- 志愿填报:多数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青海除外),提升专业匹配度。
提示:2025年考生需关注本省选科要求与赋分规则,提前规划学科组合。高校扩招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物化背景考生将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