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道路湿滑时,确保安全的重点在于减速慢行、使用防滑装备、保持安全距离以及提前规划行程。冰雪路面摩擦力大幅下降,车辆制动距离延长,行人易滑倒摔伤,需通过科学防护和主动预防降低风险。
驾驶车辆时,减速是关键。冰雪路面附着力仅为干燥路面的1/4至1/6,车速超过40公里/小时时紧急制动极易侧滑。建议手动挡车辆挂低挡缓行,自动挡开启雪地模式,避免急加速或急刹车。过弯前提前减速,方向盘缓慢转向,防止重心偏移失控。安装防滑链或更换雪地胎能显著增强抓地力,尤其在坡道、桥梁等易结冰路段。
行人步行需选择防滑鞋具与安全路线。普通橡胶底鞋在冰面摩擦系数低于0.1,建议穿着沟槽深、纹理密的雪地靴,必要时使用冰爪或鞋底防滑垫。行走时身体微向前倾,小步幅慢行,避开大理石地砖、斜坡等光滑区域。上下台阶时抓牢扶手,避免手持重物或看手机分散注意力。
非机动车骑行应降低重心、避免急转。电动车、自行车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小,建议轮胎放气至标准气压的80%以增大摩擦面积,骑行时双脚随时预备支撑地面。遇到结冰区域提前下车推行,夜间出行确保车灯反光装置正常工作。
车辆维护与应急准备不可忽视。出发前清理车窗、后视镜积雪,检查玻璃水冰点是否低于当地气温。随车携带三角警示牌、拖车绳、防滑沙,长距离行车备足食物与御寒衣物。遭遇打滑时切忌猛踩刹车,应松开油门轻点制动,同时向侧滑方向小幅修正方向盘。
冰雪天气出行安全需要个体防护与公共配合结合。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优先选择公共交通,社区及物业应在台阶、坡道处铺设防滑垫或融雪剂。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提前做好预案,能最大限度减少滑倒摔伤、追尾事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