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聚焦产业前沿与国际化,设置43个赛道,新增“人工智能+”跨赛道,通过三级赛制选拔高技能人才,强化综合育人功能并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
赛项设置与产业深度对接
大赛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024年本)》,在19个专业大类下设置43个赛道,覆盖传统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人工智能+”赛道首次开放职普融通,允许中职、高职、本科及普通高中学生同台竞技,推动技能创新与产业智能化需求结合。 -
赛制创新与国际化拓展
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选拔机制,总决赛分争夺赛、排位赛和冠军总决赛三个阶段。海外设东南亚、非洲、欧洲三大赛区,国际组支持跨国跨校组队,增强赛事全球参与度。 -
评分标准强调综合素养
评分涵盖技能水平(40%)、职业素养(20%)、应用价值(15%)、团队合作(15%)和创新创意(10%),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而非单一技能考核。 -
参赛要求与资源保障
国内组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国际组可混合编队,每队不超过4人。总决赛项目需自主设计内容与设备,结合生产一线需求,现场操作与讲解同步进行,确保赛事公平性和技术前瞻性。
备赛团队需关注赛道细则更新,强化技能融合与国际化视野,以创新性和实用性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