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或合同事务中,经手人通常比经办人承担更大的直接责任,因其直接涉及资金或物品的流转,而经办人更多负责事务执行。但具体责任划分需结合过错、授权及法律条款综合判断。
-
角色定义与核心差异
经手人直接处理资金或物品流动(如收付款、核对账目),需确保操作合规性;经办人则负责事务协调与文件准备(如合同签署跟进),权限较小。经手人因接触资金链,责任风险更高,例如收银员需对账目差错负责,而经办人仅对流程延误等执行问题担责。 -
法律责任的判定依据
- 过错原则:若经手人因疏忽导致资金损失(如错误转账),需承担赔偿;经办人若无越权行为,通常由单位担责。
- 授权范围:经手人操作需严格遵循流程,违规可能被追偿;经办人若未经授权代签合同,则可能面临个人法律责任。
- 证据效力:经手人签名直接关联资金流向,法律效力更强;经办人签字更多体现事务交接。
-
例外情形与风险叠加
- 当经办人同时兼任经手人角色(如财务人员既签合同又操作付款),责任可能重叠。
- 若单位追责,经手人因直接操作更易被认定过错,而经办人需证明自身无过失。
提示:无论是经手人还是经办人,明确职责边界、保留操作凭证是关键。涉及重大资金或合建议通过书面授权降低个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