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规范JGJ104的核心要求是: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需采取保温、防冻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关键点包括温度判定标准(4种计算方法)、材料处理限制(如砂浆水温≤80℃)、临界强度控制(混凝土受冻前强度需达设计值的30%-70%)以及分项工程特殊要求(如钢筋冷弯温度≥-20℃)。
-
温度判定与施工周期
冬期施工的起止依据气象数据,采用4种日均温计算法(如4个定时平均法、24小时平均法)。施工期间需实时监测,若气温回升至连续5天高于5℃可解除冬期措施。重点避免高空灌筑混凝土、屋面防水等易受冻项目在此阶段施工。 -
材料与工艺控制
- 砌体工程:砂浆稠度需增大,禁止二次加水;当气温≤-15℃时,砂浆强度等级需提高一级。
- 钢筋工程:冷拉温度≥-20℃,HRB335/400钢筋在-20℃以下禁止冷弯加工。
- 混凝土工程:采用硅酸盐水泥时受冻临界强度≥设计值的30%,矿渣水泥则需≥40%。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下层温度需≥2℃。
-
养护与防冻措施
根据气温选择覆盖方案:0℃~5℃用一层棉毡+塑料薄膜,-10℃~-5℃需三层棉毡。蒸汽养护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最高温度≤80℃。拆模后需继续保温,避免温差超20℃导致裂缝。 -
安全管理与风险预案
提前分析冻害风险(如混凝土早期强度损失、钢筋脆裂),制定防风雪、防滑倒预案。设备需防冻维护,施工区域及时清理积冰积雪。
提示:冬期施工需结合JGJ104与项目实际,动态调整方案。优先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等节能工艺,并严格记录温度数据与养护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