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最新版的核心要求是:以JGJ/T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为基准,明确施工温度界限(连续5天日均气温低于5℃即进入冬期),并针对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关键工程提出防冻、保温、工艺优化的技术措施,同时强调专项方案编制与人员安全培训。
-
温度界定与施工准备
冬季施工的起止时间以气象数据为准,需提前编制专项方案,储备防冻材料(如保温棉、早强剂),并对施工设备进行防冻处理。混凝土搅拌站需搭设保温棚,运输车辆加装保温层,确保入模温度达标。 -
关键技术措施
-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加热至规定温度(砂≤40℃、水≤80℃),浇筑后立即覆盖保温材料,临界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30%-70%(根据水泥类型和气温调整)。
- 钢筋工程:焊接需在遮蔽环境下进行,环境温度低于-20℃时禁止冷弯加工,焊后采取缓冷措施。
- 砌体工程:砂浆稠度需增大,严禁二次加水,低温环境下强度等级需提高一级。
-
安全管理与环保要求
施工现场需清除冰雪并铺设防滑垫,工人配备防寒装备;临时设施需做好排水防冻,废弃材料分类处理。需监控极端天气,制定应急预案。
总结:冬季施工需平衡质量、安全与效率,通过科学的热工计算和动态调整工艺,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影响。施工单位应结合本地气候特点,灵活应用规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