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乡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的综合框架,结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由镇长任组长,交警、交通、农业、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及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
-
明确部门职责
-
交警部门:负责交通事故处理、隐患排查及源头监管;
-
交通管理部门:承担道路安全检查、隐患报告及整改建议提交;
-
村委会:组织交通安全教育、劝导及隐患自查。
-
二、隐患排查与整改机制
-
分级排查责任
-
省道/纳入养护范围的县道:由交警大队负责排查和整改;
-
乡镇道路/未纳入养护范围的县道:由乡镇政府、派出所联合负责;
-
城区道路:由交警大队与建设局协作完成。
-
-
隐患排查内容
-
车辆安全:检查客运车、货车是否合规运营,摩托车是否超载、超速;
-
道路状况:排查弯道、坡陡路段的标志标线是否完善;
-
人员管理:核查驾驶员是否年检合格,是否存在酒驾、疲劳驾驶。
-
-
整改措施与资金保障
-
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
-
乡镇道路隐患整改纳入年度安保工程计划,区财政保障资金;
-
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
三、源头治理与风险防控
-
严格车辆管理
-
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运输车辆,依法查处超载、无证驾驶等行为;
-
建立机动车信息台账,动态监管车辆及驾驶员。
-
-
强化道路安全建设
-
新建道路同步设计、施工、验收,避免新增隐患;
-
定期排查危险路段,完善标志标线及防护设施。
-
-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
组织村民观看事故案例视频,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
利用“两站两员”(村劝导员、交通安全员)开展日常劝导。
-
四、监督与考核机制
-
建立考核体系
-
对行政村每月进行交通安全工作考核,纳入绩效考核;
-
对村劝导员履职情况进行抽查,每季度进行评比。
-
-
强化社会监督
-
通过村村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曝光典型违法案例;
-
鼓励群众举报交通隐患,建立奖励机制。
-
五、重点路段与车辆整治
-
重点路段排查
-
识别弯道、坡陡、临崖等高风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
-
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
-
重点车辆监管
-
加强对客运车、面包车的动态监管,严查超载、非法载客;
-
责令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限期整改,拒不整改者依法处理。
-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有效排查和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