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管理、设施、意识及客观条件等多方面:
一、主观管理因素
-
思想重视不足
部分乡镇场领导对安全隐患整改不重视,以经费紧张为由拖延整改,如塘田市镇向荣村等临水路段未及时增设安全护栏。
-
隐患排查不彻底
排查工作侧重国省干道,村道隐患排查力度不足,且存在重大隐患与一般隐患区分不清的问题。
二、客观设施问题
-
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
低等级公路占比高,线形设计不合理,存在视线受阻、隔离带缺失等问题。
-
部分道路照明设施不足,易引发疲劳驾驶。
-
-
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
信号灯、标志标线等设施不足,无法有效警示和引导交通。
三、交通参与者意识淡薄
-
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无证驾驶、超速、酒后驾驶、人货混装等违法行为,紧急情况下应对能力不足。
-
群众安全意识薄弱
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穿行、闯红灯,农用车、电动车违规载人现象普遍。
四、车辆性能与使用问题
-
车辆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车辆未检验、报废车、无牌车占比高,存在安全隐患。
-
电动三轮车等车辆隐患突出
电三轮车稳定性差、未投保、占线行驶现象严重,且部分驾驶人为未成年人。
五、警力与资源制约
-
警力不足
农村交警中队警力薄弱,人均管辖路段长,难以全面覆盖交通管理任务。
-
资金短缺
县级财政资金拨付慢,影响隐患整改进度,如危改桥项目因资金不足延误工期。
总结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需从加强管理意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意识、规范车辆使用及优化警力配置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综合治理体系。